我们需要明确的是,根据我国《民法典》的相关规定,债务人向债权人借款是合法的民间借贷关系,而在此基础上约定利息并非违法行为。但是,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前提,那就是利息的收取必须是双方自愿且在合法范围内的。
《民法典》对借款合同中的利率进行了明确规定,在我国民间借贷中,年利率不得超过24%。在此范围内的利率,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支付利息;若超过年利率36%,超出部分的利息是不能被要求支付的;而超出24%至36%的部分,如果债权人提出,债务人必须支付,这是受法律保护的。
基于上述条款,我们可以看出,个人借款并收取利息在法律上是有明确规制的。在约定利息时,双方必须避免超出经济合理性,个人借款利息不应超过年化24%为宜,确保借贷双方的利益都能得到合理保护。
在实际操作中,为了避免纠纷,建议双方最好能够签订书面借款合同,并在合同中明确借款金额、利率、还款方式和期限等关键信息。这样不仅能够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,还可以在发生争议时提供法律依据。
值得一提的是,尽管私人之间的借款收取合理利息在法律上是被允许的,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,要小心规避高利贷的陷阱。高利贷通常指的是以远高于法定利率的利息进行借贷,这类行为不仅违法,还会对借贷双方引起重大的经济和法律风险。
对于借款人来说,若是在借款过程中遇到法律问题或权益受到侵害,应及时寻求专业法律人士的帮助,合理维护自己的权益。
个人之间的借款并收取利息在我国是合法的,但需要遵循《民法典》关于民间借贷的相关规定,确保利率在法定范围内。借贷双方应签订书面合同明确约定,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。通过合法、合规的途径借贷,不仅能够有效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,也有助于促进健康有序的民间借贷环境的构建。